校园快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>校园快讯>正文
荣耀!陕农大学生臧文康亮相九三阅兵方阵
时间:2025-09-09来源:作者:点击数:


9月3日上午9时,北京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此隆重举行在众多受阅方阵中,太阳成官网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学臧文康身着戎装,位列两栖突击方队,乘坐两栖轮式装甲突击车,光荣地接受党和人民的庄严检阅,用青春热血书写了陕农学子的使命担当

从校园到军营:一颗初心点燃报国志

臧文康与军营的缘分,始于一场深刻的心灵触动。这位来自陕西韩城的青年,2001年9月出生,自小就对军人有着莫名的崇敬。2019年,他考入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,成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的一名新生。

2020 年初,疫情突如其来,全国上下同心抗疫。臧文康在新闻里看到,无数军人冲锋在抗疫一线,无论是物资运输、社区防控,还是方舱医院建设,都有他们逆行的身影。“当时特别受震撼,觉得军人身上有一种‘召之即来、来之能战’的力量,特别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。”与此同时,宿舍一位退伍返校的同学,时常和他分享部队的训练生活、战友间的深厚情谊,以及军人肩负的保家卫国使命。这些经历如同“催化剂”,让臧文康心中的报国梦愈发清晰。2020年9月,在完成大一学业后,他毅然报名应征入伍,成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某旅,开启了从“大学生”到“军人”的蜕变之旅。

在部队的五年时光里,臧文康始终保持着在校时的勤奋与韧劲。他积极参与各项军事训练和任务,从基础的体能训练到专业的战术演练,从海上两栖作战训练到野外驻训,每一项任务都全力以赴。凭借出色的表现,他多次获得部队表彰,先后获评优秀义务兵、四有优秀个人等荣誉,将青春的汗水洒在了祖国的海防线上。

千锤百炼的荣光:七个月淬炼阅兵风采

能够站上九三阅兵的受阅方阵,对臧文康而言,是荣誉,更是一场“千锤百炼”的考验。2025年初,九三阅兵方队选拔工作在各部队启动,臧文康回忆,选拔不仅要看军事素质、体型仪表,还要考察政治觉悟和心理素质,“光是基础体能每一项都要达到顶尖水平,还有队列动作一点都不能马虎。”

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,臧文康成功脱颖而出,于2025年2月进入阅兵训练基地,开启了长达七个月的封闭式训练。“训练比在部队日常训练还要严格,每天清晨五点起床,晚上十一点才能休息,中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。”他记得,为了在高温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,即使地表温度超过40℃,他们也要穿着厚重的作训服,坐在闷热的装甲车里练习姿势,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,浸透了作训服,晒干后留下一层白花花的盐渍;为了确保受阅时的每一个动作都标准规范,队列训练时,教官会用尺子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、看每个人的抬手高度,哪怕是眼神的角度,都要反复纠正。

“累的时候也会想家,想学校的老师和同学。”但每当疲惫袭来,臧文康都会想起阅兵的意义——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,代表的是海军陆战队的形象,代表的是中国军人的风采,更承载着对抗战先烈的缅怀、对祖国的忠诚。一想到能在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,所有的辛苦都觉得值了。”正是这份信念,支撑着他熬过了一个又一个艰苦的训练日,从预备队员成为正式受阅队员,稳稳地坐在了两栖轮式装甲突击车的座位上。

天安门下的热泪:两次见总书记的难忘瞬间

9月3日当天,当臧文康乘坐着两栖轮式装甲突击车,沿着长安街缓缓驶向天安门广场时,他的心跳不由得加快。“距离城楼越来越近,能清晰地看到城楼上的旗帜,听到现场观众的欢呼声,那一刻感觉所有的训练都有了意义,特别激动,甚至有点热泪盈眶。”他身姿挺拔,目光坚定,按照训练时的标准保持着坐姿,确保与整个方队协调一致地通过检阅区。

更让臧文康难忘的是,这是他第二次见到习近平总书记。“第一次是2020年,总书记来我们部队视察,当时我作为基层士兵代表,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。”而这一次,在九三阅兵的盛典上,再次见到总书记,看到总书记向受阅部队挥手致意,臧文康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感与使命感:“总书记的目光里满是对军人的肯定与期望,我当时就在心里暗下决心,以后无论身在何处,都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,永远做一个对国家、对社会有用的人。”

阅兵结束后,臧文康第一时间给家人和学校老师打了电话,分享这份喜悦。“爸妈在电视上看到我们方队了,特别激动,反复叮嘱我要继续好好干;学校老师也给我发了消息,说为我骄傲,让我注意身体。”这份来自家人、学校的牵挂与鼓励,让臧文康更加感受到,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身后无数人的支持。

退伍不褪色:复学启航待展新篇

2025年9月阅兵结束后,臧文康圆满完成了五年的军旅生涯,光荣退伍。带着阅兵的荣光与部队的历练,他重新回到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,转入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,成为一名大二学生。

从军营重返校园,身份的转变让臧文康既熟悉又陌生,但部队培养的“自律、坚韧”品质,已让他提前进入学习准备状态。“现在每天还是会早起晨练,保持着部队的作息习惯;虽然还未正式上课,但他已提前规划好学习计划,准备以专注的态度投入课堂,觉得能有机会继续学习专业知识特别珍贵。”他表示,在部队学到的“责任与担当”,会成为自己未来学习和生活的“精神财富”。专业课学习中,他计划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;班级活动里,他会积极建言献策,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;对于未来,他计划继续提升专业技能,毕业后要么投身城市轨道交通行业,为家乡的交通建设贡献力量;要么如果有机会,还想再次穿上军装,用另一种方式报效祖国。

“无论是在军营还是校园,‘爱国’这两个字始终是我心中的‘关键词’。”臧文康说,九三阅兵的经历让他更加明白,青春的意义在于“有所担当、有所奉献”,“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,我们生在国旗下,长在春风里,更应该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。”

(党委宣传部 崔晓 供稿)